井研縣城西北,龍泉山脈尾端有一個人口不到1600的小村子——天湖村。這里丘高谷深,因云霧常靜如湖泊般漂浮而得名。“布谷聲中雨滿犁,催耕不獨野人知。”每年春天,這里都會有許多布谷鳥穿梭林間,催人耕種。1998年10月,馮俊華開始擔任村黨支部書記,從此開始了至今16年的“催耕”歷程。16年春華秋實,歲月在當年的英俊小伙身上留下了無情的痕跡,而天湖村山間蜿蜒的水泥路、流水潺潺的水渠、漸漸蔥郁的核桃林也無不留下了他的足跡。 “支部+協會”的探路人 “有鳥不飛天云坳,有女不嫁天湖郎。”16年前的天湖村是遠近聞名的“省級貧困村”,信息閉塞、條件落后,村民忙碌大半年僅勉強溫飽,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。如何改變落后面貌?改善群眾生活?如何讓外出青年重樹對家鄉(xiāng)的信心?這些個問號常常讓上任之初的馮俊華徹夜難眠。馮俊華知道,天湖村的落后不是因為地理位置,而是鄉(xiāng)親們一成不變的觀念。 “天湖村海拔600米,氣候溫潤、光照充足,但大家只種植松樹、柏樹,見效很慢。應該多試些品種,抓好林下經濟,利用好地理優(yōu)勢。”馮俊華將土壤、水質樣本送到縣城檢測,并上門咨詢林業(yè)、畜牧專家,把想法與鄉(xiāng)黨委、村“兩委”班子溝通,形成了“山頂栽樹、山腰種藥、家中養(yǎng)兔”的思路。要把思路變成行動,還面臨資金、技術和群眾基礎等問題。沒有資金,馮俊華帶頭找貸款、要項目、賒種苗;沒有技術,他托朋友、找關系,軟磨硬泡,硬是請來老師;最難的是動員鄉(xiāng)親們試種,挨家挨戶的宣傳動員,受了不少白眼、諷刺,但他從未放棄。“看到俊華這樣為大家勞心,再不動起來就對不住人了?!碧旌?組的熊國洪回想起當時的情形,感慨地說。就這樣,在鄉(xiāng)黨委的支持下,他們先后引進了欒樹、白芷、川紅花、菊芋、黃柏多個品種試種、推廣。經過不斷的積累,如今的天湖村基本形成了林滿山、兔滿籠、雞滿林、藥滿園的格局。為凝聚發(fā)展合力、壯大集體經濟,天湖村黨支部領辦了兔業(yè)協會、林業(yè)協會、林下生態(tài)養(yǎng)殖合作社等組織,帶領鄉(xiāng)親們抱團闖市場,吸納會員700多戶、1100余人,注冊“天云”、“天云山”商標,有機兔、跑山雞、土雞蛋等產品實現年產值900萬元,人均增收5500元,實現集體收益16.5萬元。 2014年1月,馬邊金涼山農業(yè)公司進駐天湖村,第一期1150畝核桃種植和年出欄2000頭烏金豬的農業(yè)綜合示范園區(qū)已初具規(guī)模,流轉收入、務工收入、入股收入,村民的增收渠道日漸豐富,村黨支部凝聚力、戰(zhàn)斗力明顯提升。 整治“火車村道”的召集者 除了種養(yǎng)品種問題,交通不便也曾經困擾著天湖的村民。樹子種好了沒人來買,只因搬運費用太高;兔子養(yǎng)好了沒人來收,只因商販到了路旁還得等上半天?!澳荛_火車的村道”,2010年6月16日,有網友在貼吧曬出了天湖村村道車轍深深的照片,再一次觸動了馮俊華?!跋肫饋矶紱]面子!”天湖9組村民方忠林找到馮俊華,“俊華,現在大家錢是找了,路怕還是要修起來哦?!?/span> 這一切,馮俊華早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可面對人均約1500元的籌資難度,不僅多數村干部打起退堂鼓,他也有怕村民負債的擔心。見時機成熟,馮俊華庚即組織召開村“兩委”會,他說道:“大家咬咬牙,把路修通了日子才有盼頭,難道大家愿意走一輩子爛路、窮一輩子?”他號召村組干部帶頭籌資,當好“布谷鳥”,大聲告訴鄉(xiāng)親們“我們該修路了”。就這樣,馮俊華帶領一班人跑田坎、到院壩,召開村民會議反復算經濟賬、發(fā)展賬、長遠賬,迅速在10組、8組形成共識,短短10天時間,就集資60余萬元。87歲的老黨員、烈軍屬方德安老兩口,僅靠烈屬補助維持生活,仍傾其所有率先交出7500元籌資款。在方德安等人的帶動下,全村群眾統一思想、籌資投勞,建設村道熱情高漲。短短半年時間,全村通過向上爭取、“一事一議”、募集社會資金、以勞折資等累計籌集資金255萬元,保障了道路、水利加快建設。截止目前,全村14個村民小組全部實現組道和入戶道路硬化,“小農水”建設、安全飲水工程全面竣工,堅定了興產業(yè)的決心和信心。 困難老媽媽的好“兒子” “這次群眾路線教育,就是要讓每一名黨員真正履行誓言,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?!遍_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馮俊華一開始就給村里的黨員定好了“調子”。其實,大家都知道,馮俊華天生一副熱心腸,作為農家子弟的他,對群眾的感情發(fā)自內心。 2009年5月,天湖村6組與老母親相依為命的祝發(fā)興突發(fā)疾病,對早已家徒四壁的他而言,真是雪上加霜。了解到情況后,馮俊華主動上門承擔起了照顧祝老媽媽的義務,并讓祝老媽媽認他做“干兒子”。他定期上門看望,幫忙下地干農活,送祝發(fā)興到井研縣醫(yī)院醫(yī)治,累計資助5000余元。如今,祝發(fā)興已經可以下地走路,曾經因為兒子患病而愁容滿面的老媽媽臉上,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?!榜T書記,我們現在日子也勉強過得去了,你事情多就別經常來嘛。”每當聽到祝發(fā)興說這些,馮俊華總默而不答,隔不了幾天,這位“干兒子”又會準時出現在祝家干這干那。 貧困黨員祝明貴、五保戶方強、殘疾人帥懷云……一提到馮俊華,無一不心懷感激?!拔沂亲罨鶎拥狞h員,應該做好份內的事情,不給組織丟臉?!瘪T俊華用樸實的行動,踐行著崇高的誓言。 16個年頭,村民的年均純收入從2000元增至8600余元,組道戶道由“零公里”變成了全硬化,“支部+協會”模式在天湖萌發(fā),得到市、縣領導充分肯定,在全市推廣?!叭邢冗M基層黨組織”、“全縣創(chuàng)先爭優(yōu)先進基層黨組織”、“樂山市勞動模范”、全縣優(yōu)秀村干部……一個個榮譽和表彰的背后,記錄的是馮俊華帶領天湖村群眾破繭成蝶的艱辛與汗水。 |